日前,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《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眉山以24.23的综合得分,创新能力评价值蝉联全省第五位金来源,再次彰显了其在区域创新版图中的强劲实力。
\n《报告》从创新资源、企业创新、创新绩效、创新环境等4项一级指标,创新经费投入、协同创新等12项二级指标,高新技术企业户数年均增速等115项三级指标进行梳理。
\n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城市,眉山的创新能力有哪些突出特点?经济体量在全省排名11位的眉山,何以连续两年稳居全省创新的第一方阵?
\n看基础
\n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
\n眉山的创新优势从哪里来?在《报告》中,眉山除创新资源小幅下降1位外,企业创新、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均提升3位,分别居全省第4、第6和第9位。
\n“这离不开眉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,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。”眉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\n一方面,眉山制定实施《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》(简称“科十六条”),坚持企业需要什么,政策就配套什么,最大限度支持科技创新。“近两年,眉山已兑现奖补资金近5000万元。”上述负责人介绍。同时,眉山聚焦支持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,出台2.0版“科十六条”,推动资金投向由事后奖补为主向全流程并重转变。
\n四川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内,工人正在操作全自动生产设备。(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)
\n“这一改变让企业吃下定心丸,增加了科技创新积极性。”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楠说,眉山充分利用毗邻成都的区位优势,以创新政策吸引企业落地,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\n另一方面,眉山围绕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目标,不断深化“成都研发+眉山转化”金来源,建设以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(以下简称融创中心)为牵引,“1+3”产业龙头企业N个中试平台为支撑的“1+N”中试研发平台体系。“四川省新能源新材料(先进储能)中试研发平台”及“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”成功获批第二批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,数量仅次于成都。
\n今年2月,在融创中心的帮助下,万邦胜辉年产50吨锂镁合金工程化示范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建,标志着融创中心首个中试转化项目成果落地。“我们不仅配备了实验室、中试厂房等基础设施,还组建了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专家委员会,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。”四川中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君介绍,自去年9月投用以来,融创中心已入驻项目15个,成功转化项目4个。
\n看动力
\n“政府+企业”双轮驱动
\n中试,是跨越科技成果转化“死亡谷”的“桥梁”。在眉山,中试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“快车道”。
\n“中试项目立项难,特别是安评环评流程,基本都是按照连续大生产的繁复审批手续来办,既不科学也不合理。”四川中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公司技术总监叶锐表示,这种“一刀切”的管理模式完全忽略了中试项目“规模小、投料量少、生产不连续、技术迭代快”等特点,让许多具有创新价值的中试项目在审批阶段就举步维艰。
\n俯瞰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。(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)
\n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,眉山以机制创新为引领,在全省率先出台《眉山市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初步形成《眉山市支持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》《眉山市中试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及中试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实施方案》等,对中试基地内项目备案、环评、安评等程序进行明确规范,采用“打捆”审批模式,将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个月压缩至2个月。
\n“流程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了,这就像为科研人员开辟了一块‘试验田’,在可控范围内给予更多探索空间。”叶锐说。
\n这种制度创新释放的不仅是审批效率,更是市场活力。在王楠看来,如今的招商引资正从单一招引向招引培育并重转型,“眉山可以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进行招引,这对招引科技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手段和核心竞争力。”
\n这一理念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招商成果。近年来,眉山将科创项目招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,深化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,精准引进科创平台8个,中试项目10个。
\n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样澎湃。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钙钛矿/晶硅异质结叠层电池效率创下新纪录,转化率达32.99%;四川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储能材料研究院,打造7个实验室,配备100余台(套)研发和检测设备,汇聚60余名专业人才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特性开展持续攻关;以及今年3月成立的天齐锂业创新实验研究院,作为首个总部在成都、研发在眉山的同城协作项目,将以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和新型锂电材料研究为核心,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。
\n看支撑
\n构筑人才智力新高地
\n在《报告》中,创新资源涵盖的创新人力投入眉山位居全省第4。可以看出,在加强人才引育方面,眉山已构建起全方位的人才支撑体系。“人才是科技资源里最为重要的资源,是所有创新的源泉。”王楠介绍,眉山在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布局得早,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。
\n在协鑫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,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测试。(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)
\n这种前瞻布局也正与重大项目的落地形成良性互动。日前,四川大学眉山校区迎来新进展,计划于9月投用。作为省、市重点项目,该校区以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文化传承创新、社会服务等为根本任务,重点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、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及高质量教育教学基地,这无疑为眉山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劲的智力引擎。
\n“川大眉山校区的落地,将会成为眉山科技创新成果中试转化的关键助推器。”王楠表示,它不仅让“政策—平台—人才”的全链条体系更加完善且闭合,还为眉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创新动能。
\n眉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眉山出台“133”产业人才奖补激励政策,以眉州英才计划为统揽,持续深化“头雁入眉”“英才助眉”“科创汇眉”“新时代工匠培育”四大行动,大力推进“1+3”产业人才燎原计划。三年来,新培育国省级专家人才14人,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及高层次领军人才149名,为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\n“下一步,眉山将加快成都科创生态岛眉山分岛、天府(仁寿)创智中心等建设,构建‘线上科创通+线下科创岛’服务体系,探索建立‘科技大使+技术经理人+科技特派员’的多层次成果转化人才服务体系,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
\n原标题:蝉联第五名!眉山综合创新能力金来源,何以跻身四川第一方阵?
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